食苑雜談

食苑雜談

當前位置:首頁 > 食苑雜談 > 正文

端午習俗中的養生之道

發布日期:2017-05-29 13:54:04 閱讀次數:0 分享到:
       粽葉飄香、龍舟賽事…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到了。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,按照傳統習俗,在這天會吃粽子,小孩會戴上香囊,門前掛上艾葉,河里去賽龍舟……細細品味,幾乎每個習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。讓我們來一起細數端午傳統習俗蘊含哪些養生之道——
 

吃粽子,有講究
      一提到端午節,最直接的聯系莫過于粽子了。粽子含有豐富的配料,配上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,是讓人食欲大開的節日美味。中醫認為,糯米有益氣健脾、開胃消食之功,食用粽子有清熱除煩、助脾開胃的作用。但粽子屬于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,食用時要注意量的控制,過量進食易引起消化不良,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貪食。對于脾胃陽虛、虛寒的人來說,亦不宜多吃粽子。另外,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茶水,可幫助吞咽和消化。

 
 

熏艾葉,驅蚊蟲
       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艾草,作為中醫常用到的中草藥,性溫,具有散寒除濕、溫經止血等功效。同時,它的莖、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,可驅蚊蠅,凈化空氣。研究表明,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,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,且對人無害。除了熏制,將艾葉搗成絨,制成艾條、艾柱,外灸能散寒止痛,溫煦氣血。需要提醒的是,有鼻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,要慎熏艾葉,以免引起過敏而使病癥加重。

 

佩香囊,避瘟病
        佩香囊,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之一。專家表示,為了清香、驅蟲、避瘟,香囊中常會填充一些具有“芳香辟穢”功能的中藥,如丁香、白芷、藿香、紫蘇、薄荷等。它們都含較強的揮發性物質,可以提神醒腦、振奮精神、舒筋順氣、通九竅、防瘟病。如今,市面上銷售的香囊成分不盡相同,無論哪種,選購時都應有所鑒別、取舍。過敏體質的人,還是不佩戴為好。此外,孕婦應慎用香囊。

 

飲藥酒,祛濕邪
       提到端午節飲酒,給人印象最深的非“雄黃酒”莫屬。但專家提醒,雄黃屬有毒類中藥,會對肝臟造成損傷,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??捎命S酒和五加酒代替。中醫認為,黃酒屬溫性,生飲可治療天熱引起的厭食、煩躁等;熱飲可緩解風濕性關節炎、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。五加即五加皮,味辛、苦,性溫。將其切絲,與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飲用。不過藥酒雖有防治疾病的功效,但并不適合所有人,如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、酒精過敏者,患有肝腎疾病的人不宜飲用。

 

劃龍舟,練腰肌
       端午劃龍舟是民間最為傳統的習俗之一,不僅有趣好玩,極具觀賞性,而且鍛煉身體的效果非常好,尤其對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更有益。專家認為,劃龍舟對久坐族改善腰肌勞損、肌肉僵硬,以及椎間盤等健康問題,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。